top of page

產品語意與仿生設計之關聯法 / 張志誠

一、產品語意概說 產品語意之概念應用在產品造形上所強調的主要目的有二:在使用層面上,產品語意可以解釋成一種溝通作用,正確地傳遞訊息並幫助使用者正確的操作產品或明瞭其功能,減少使用上認知的誤差。另一方面,產品語意亦可應用於社會文化層面上,使用者對於產品造形的象徵意義與產品心靈上的互動。而在傳統的產品語意的探討中,只侷限於對靜物的探討,當這類產品被提出討論時,大多是像藝術品般以美學及象徵的觀點加以審視,因而忽略產品在被使用的過程中,由於功能或操作的需求,導致形態上的變化。產品的最終目的畢竟是要為人所使用,而在未被使用的時候,產品大部分屬於靜態的,一旦在使用者執行產品功能的同時,產品本身馬上由靜態轉變成動態。舉凡所產生物理上的變化,包括位移、伸展、旋轉等。在實際應用上,以一把雨傘從收納的狀態到完全的撐開說明產品必須透過一連串特定的動作,藉以達成實踐功能的目的,而結構運動的變化範圍暗示著產品的使用的方式,這些運動變化有時可由對大自然生物行為或構造上的認知與了解加以預測,因此,便有了動態語意的產生,動態語意的目的在擴大原本產品造形語意的範圍,除了對造形元素象徵意義的詮釋,還包含產品在實際被使用時,使用者對產品結構變化的認知,擴大對於產品造形語意的解釋。

 

二、比喻式設計

1. 隱喻、暗喻(Metaphor) 2. 類推、類比(Analogy) 3. 直喻、明喻(Simile) 4. 寓言、諷喻(Allegory)

 

三、仿生設計 仿生設計的應用之初可追溯久遠,但對於工業設計產品而言,由於塑膠材料製造技術的提昇,以及消費者對人因工程的重視和速度感的追求,仿生造形的產品在1940年後才開始大量流行製造並延續至今。而仿生 (Bionic)一詞是由斯蒂爾 (J. E. Stell)在1960年所提出,是將生物學原理應用在工程學的設計與研究。在產品造形設計上,諸如流體造形(fluid from)、有機造形(organic style)、生物變體造形(biomorphic shape)等,都是與仿生有所關聯。 1. 仿生造形設計 A) 非功能象徵 B) 功能象徵 2. 仿生運動設計

3. 仿生構造設計

 

四、產品語意應用方法 4-1八個語意便道Reinhart Butter(1989) 1.立產品或系統的一般目標與限制 2.建立產品預期的使用情境,包含使用群體與系統的語意效用特徵,確認使用者的文化情境 與發展趨勢 3.利用情容詞列出設計特質,產生所欲屬性的清單,表現預期的語意效用特徵 4.列出非所欲的屬性清單,表示這些語意特徵應避免 5.所有屬性分析,群化與排列順序 6.尋找能支持所欲屬性的具體造型語彙,利用形狀、材料、質感、色彩、聲音、氣味來表示 7.評價與整合語意上可行的具體造型,成為表現整體,選擇最能表現語意層面的具體造型 8.構想技術可行性與配合性評估。(卡車內艙設計﹚

4-2四個語意情境Klaus Krippendorff(1989) 一、 使用情境(operational context) 二、 社會語言情境(sociolinguistic context) 三、 根源情境(context of genesis) 四、 生態情境(ecological context) ﹙關注符號特徵的來源﹚

 

Hans-Jurgen Lannoch(1989)嘗試超越空間的幾何意義,如物體大小、形狀、長度、角度、座標等,從人的知覺來架構六個語意向度(semantic dimensions) 一、 經驗特性向度(dimension of experiential qualities) 如:堅硬、柔軟、平滑、粗糙。 二、 方位描述向度(dimension of orientation) 如:上面、下面、旁邊、裡面。 三、 狀態描述向度(dimension of states) 如:關閉、上鎖、靜音、停滯。 四、 可用性向度(dimension of affordances) 如:可旋轉、可握取、可擺設、可拿下。 五、 比較判斷向度(dimension of comparative judgments) 如:高、低、窄、重。

 

六、 價值傳統向度(dimension of values and conventions) 如:通俗的、美麗的、舒適的、實用的。 從而賦予空間更豐富的意函,並以此作為造型語意轉換的參考面向,引導設計者創作觀念上的突破。 Klaus Lehmann(1990) 根據Klaus Lehmann的觀察,產品造型語意可分為下列五個類別:1.可辨讀的機械原理,2.人或動物的姿勢象徵符號,3.熟悉的抽象符號,4.科技符號或當時的傑出模式,5.風格或是歷史上的隱喻。這五各類別乃是經由「我們看著產品或物品他們的語意上的意義」,而「發現一大串造型原則和豐富的隱喻」。 產品語意學的所要表達的語意,可以區分為三類 1實用功能 這是一般人所認識的產品實際功能,如椅子是為了支撐身體的重量,以避免生理的疲乏,於是有了椅子在實際功能上的造型。 2.美學功能 這是一般人所認識的美學造型,這與產品的實際功能造型並無直接關聯。事實上,美亦是一種產品必要功能,因為使用者不只要能用一個產品,更要能使用這項產品產生生活上的逾越與滿足。 3象徵功能 這是用來表達一件產品的內涵和意義,例如不同的椅子代表了各種不同使用者的社會地位、生活型態和族群。

 

五、對傳統語意學之挑戰 傳統的產品語意學理論,強調語言的表達方法,並區別符號(sign)、指涉(referent)、和思想(thought)三者間的差異;亦所欲代表的事物之間,所由代表事物的事物之間,和所做連結的人物之間。 產品語意學加諸這些傳統變到許多的挑戰。一個物體的造型敘述:第一,有關物體本身;第二,產品使用的大情境;第三,使用者與產品的互動作用和觀念性聯結的發展。物體本身並不敘述自身是什麼,而是面對使用者敘述什麼;如一個按鈕時,就提示使用者「按一按我」,而他在整個組件中的配置關係或標示就會顯示按了會有什麼結果。如此,在產品語意學中,圖1的符號和指涉合而唯一,物體和使用者之間連結成為一個圓;使用者操作產品,藉由這些動作的結果獲得回饋,進行下一個步驟的操作,最後,達到使用者在認知上和行為上與產品相互調整契合,達到循環的過程。 5-1語法學(Syntactics) 是在探討符號的外觀造型及彼此之間的關係。譬如:一個特定的象形字畫或記號應是紅色或是綠色的、大的或是小的、接近或是遠離另一象形字畫?符號的造型文法在不同的溝通傳達中,可從寬抑從嚴的加以組構。一般而言,在電腦資訊圖案設計上,造型文法的規範要定得精確。 5-2語意學(Semantics) 是在探討符號與其所代表的事實、觀念、構造、程序和感情之間的關係。習慣上,我們會問:這符號意指的是什麼?也就是它的「意義」的問題。在此,「造形修辭」(Visual Rhetoric)可以加以引用,以「誇張」(Metonmy)、或其他的「比喻表達法」(Figures of Expressions)來創作具特定意義的造型。 5-3語用學(Pragmatics) 是符號語言學第三個範域,它所探討的是如何產生符號與如何使用符號的問題。例如:已以特定方式展示符號將面臨何種困難?它要花費多少的製作成本?符號的識讀性如何?符號具 有多大的訴求力呢?符號對於使用者有什麼價值和用處?凡此種種都屬與語用學探討的範圍。 物品藉著語意學來傳達訊息,有傾向於藉由造型上的暗喻(metaphor)、類推(analogy)、明喻(Simile)、諷喻(allegary)來建立科技產品與生活成面之間的視覺關聯。因為這項進展不像其他運動一般,如一系列的個別事件是很困難描述的。然而這些物品共同的特性是他們嘗試建立它們自己和它們的文化、天性、內容、用途、製造者之間的關聯。 結論 模仿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當人類發現在大自然中的種種規則可以成為學習模仿的對象之後,效法自然即成為人類解決問題與創造發明不二法門。運用仿生之觀念從事產品設計只是眾多人類效仿自然行為的一小部分,在這些效仿自然從事產品或機構設計的過程中,不外乎使用產品造形語意中所經常提到的隱喻、類比等方式,就設計上,可以運用仿生構造建立一種激發設計創意的模式,讓產品造形、結構與使用者間的關係,藉由仿生的概念作更有意義之結合。後現代產品設計思潮,如果從與現代產品設計的差異來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希望產品設計能夠有更豐富的表情與意象。而這些產品的表情與意象並不是無緣無故的,這些產品的表情與意象是透過設計者對產品的體認而形成的。這意味著工業產品消費已經從產品功能的滿足,進入消費者對產品意象的心理滿足。依此,現代設計所強調的〞 形隨機能與機能主義〞已逐漸被超越了,被一種產品意象的心理滿足所超越。

Lang's motto.

#1 

LOVE yourself

#2

TRUST yourself

#3

DESIGN yourself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