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融公園的可及性與共遊性
共融式遊戲場介紹
共融式遊樂設施的目的是提供所有兒童一同玩樂、遊戲、發展能力的遊樂設施,這裡指的兒童包括一般兒童及具特殊需求之兒童(例如自閉症、心智障礙、肢體障礙、視覺或聽覺障礙者等)。
身心障礙兒童及一般兒童皆能使用的遊戲環境,包括無障礙環境、適合不同障別、多元刺激、寬敞、安全、具互動性、有趣及舒適等特色。
共融式遊樂設施的設計應遵循下列7項原則: 一、 公平(be Fair):遊戲場應能促進所有人(含失能者)公平使用。
二、 融合(be Inclusive):排除空間障礙,使空間可供不同人使用。
三、 聰明(be Smart):創造簡單、直覺性的空間,幫助人們從遊戲獲得成長。
四、 獨立(be Independent):設計一個促進獨立探索和參與的環境。
五、 安全(be Safe):遵循安全規範,並保障參與者情感與精神安全。
六、 積極(be Active):提供促進社會互動、合作與身體能力的活動。
七、 舒適(be comfortable):符合社群與使用者的多樣需求。
共融公園第一個設計重點:可及性
共融公園第二個設計重點:共遊性-*〈高齡化社會與通用設計趨勢〉一文中提過,看似屬於弱勢或少數的身障者與高齡者,在未來將會變成「絕大多數」。因此,共融公園應有讓更多使用族群可以共遊的設施,增加彼此的互動,提升所有民眾前往使用的吸引力。除了一般兒童及具特殊需求之兒童皆可使用,若能同時考量親子及老幼同樂、共遊或互動的需求則更好。一來可避免帶孩童前往公園的家長或長者在一旁照看感到無聊,二來可趁此機會增進跨世代的情感。
設施若能不突顯病徵更好-國內外的無障礙公園或共融公園,有些盪鞦韆是讓輪椅使用者連同輪椅一起坐上去,有些則是透過比較安全的座椅及安全帶等設計,讓身障兒童坐上去就跟一般兒童一樣的玩法,並不會看出其病徵或障礙。對於一些幼兒,這樣的設計也更為安全。另外,遊樂設施的設計可以盡量運用聲光效果和觸摸材質等,給予使用者較多元的刺激,讓不同感官能力的小朋友們透過不同方式同樂、共遊,在公園內可以更自在地玩。
*高齡化社會來臨,社會上需要照顧的人增加。而少子化的衝擊,讓照顧人力明顯不足。根據內政部人口結構統計資料顯示,台灣自1993年起邁入高齡化社會,2011年底,65歲以上老人已達10.9%。因此,看似屬於弱勢或少數的身障者與高齡者,在未來將會變成「絕大多數」。人口老化帶來的影響,早已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了。
cite: https://udfish.tw